Wycliffe Malaysia | Translating God's Word, Transforming Lives
今日威讯, 最新消息

参与式合作

文 / YY

  为了回应大使命,ABC 教会(施助者)担上将福音传给另一个文化群体(受惠者)的责任。事工以开办主日学、补习班、圣诞庆典等服事作为开始。教会动员会友,每月至少去拜访他们的服事对象一次。后来,此教会觉得负担太重了。另外几个堂会开始参与事工,共同承担责任。

  过了些年,几位当地人信了主,施助者便筹措经费为这些新信徒建堂。然而,建好的堂会,仅在施助者拜访时使用。施助者为此开始寻聘全职同工,与当地人一同生活并牧养他们,但寻觅两年始终未获一人。

  后来,有位从其他州属过来,能操流利国语的人选,施助者决定聘请他为牧者。既然已有牧者,教会以为事工理所当然的顺利进行,也就减少动员拜访当地。如此三年,牧者到其他州属另谋高就,事工又回到原点 [1]

  无论在职场、教会或家庭,我们都无可避免处于各种合作关系当中。许多时候,我们独自完成任务。或许,偶尔出现几个积极响应的人,可是其他人并未真正同工,只是被动回应。久而久之,我们感觉孤单,甚至耗尽。到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与人同工呢?我将介绍一种合作模式作为可行方法:那就是「参与式合作」。

什么是「参与式合作」?

  「参与式合作」( 简称参合 ) 是一个重视利益持分者参与的合作模式。这包括了施助者、受惠者、以及领袖层。透过参合模式,所有利益持分者一同思考、讨论、分析陈述个别状况,决策并策划如何进行,以及评估已完成的事项。任何受决策影响的人,都有机会在决策与执行中扮演积极角色。

  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如此:决策由高层制定,执行团队负责向终端用户 ( 或受惠者)实行决策。相对的,参合模式重视那些受决策影响者的意见与参与度。Corbett 和 Fikkert 提议以下列表评估受惠者(或当地群体)在某项目的参与度:

参与程度连续体

合作模式当地受惠者如何参与?外来施助者与当地
受惠者的关系
强制服从外来者设定计划,当地人服从。「对」他们做事
遵照指示外来者决定事项,主导过程,以奖励方式指派
当地人完成任务。
「为」他们做事
咨询意见寻求当地人的意见,外来者分析后拟定可行方案。「为」他们做事
配搭合作外来者与当地人同工一同确认重点事项;
仍由外来者负责指导过程。
「与」他们同工
与人同领当地人与外来者彼此分享知识、共同创建目标
与计划,一起执行并评估结果。
「与」他们同工
社群自发当地人自动自发制定自己的目标,主动进行,
没有外来发起人或敦促者。
回应他们的需要
列表 1 Corbett 与 Fikkert 提倡的《参与程度连续体》(2012),第140页 [2]

  让我们引用上述图表评估开篇故事,比较外来施助者(ABC 教会)与当地人的关系不难发现教会总体上「对」或为当地人做了许多事。ABC 教会举办活动、建立教堂、选了一位牧者,当地人仅是受惠者。某些当地人可能会响应教会的计划,或参与一些有回酬的任务。其他当地人或许会发表意见或确认重点事项。但大体来说,外人制定目标及管理运作,当地人并未积极参与。此类由外人主导的宣教模式很大可能会引致当地人永远无法掌握任何主权。

(这种参与式也可以用于圣经研读)

  尼日利亚某个教会是一个应用参合模式的例子。当教会决定讨论如何改善主日学,参与会议的不单是主日学老师,也包括了牧者、家长、还有孩子们。

此讨论以「好好教养孩子」为目标,他们围成半圆坐下讨论:「是什么阻拦了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一个人发出的意见都被听见记下,即使是拘谨少话的妇女也踊跃分享看法。他们讨论了培育孩子所面对的各种障碍,寻求改进方法,此事情上他们并不是被动。结果,主日学老师们开始见证父母们渐渐地改变:他们更愿负起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自愿到主日学教课。[3] 最要紧的是父母们把管教孩子视为己任。

为何使用 「 参与式合作 」 ?

  使用「参与式合作」模式有以下目的:第一,让每一个相关的人事有基本共识。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或对事情有预设立场。想法和价值观不尽相同。这些差异需要发表出来好让彼此进一步了解。为此, 我们须要以群组的方式一起评估事情, 综合观察。这有助于涉及者取得共识,知道如何依据实际需要往前行。第二,当一群人脑力共振,远景和计划就是整个会议的高峰为建设性的讨论和解决方案提供了平台。在资讯充足的情况下做决定,而不是基于揣测第三,让实际执行计划的人共同参与策划方案,不是其他人。以我过去的个人经验:提议者通常为动议负责。这基本上确实是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负担往往落在一、两个人的肩头上。过了一段时间,为了避免承担更多责任,这人在会议中便选择沉默。 因此,我们鼓励群策群力。第四,我们要确保所有涉及的人,包括我们服事的对象都一起成为支援者和服务者。整个社区增强对上帝的依靠,而不是外来援助。

  这不仅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合作模式,还可以在许多方面使用,如辨识问题根源和错误的假设、提供群体一起检视和讨论的平台、反思各种课题或事项、长、短期策划等。

(某一个在婆罗洲的语言群体使用「参合」讨论法来评估他们的双语能力)

「 参与式合作 」 有何圣经根据?

  在事工中使用“参合”,基于我们确信人是堕落且破碎的,相互需要彼此。即使是基督徒,也不是全知或在各方面都完美,更何况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人同工。我们更不该为上帝情意结所蒙蔽,有意无意地夺取上帝的角色,或误信我们拥有生命的所有答案。此外,上帝已将属灵恩赐分给他的子民,让他们同心事奉同一位主 ( 林前 12 ) 。因此,与其对别人说「我用不着你」 ( 12 : 21 ) ,上帝更愿我们看重彼此的意见与参与。而且上帝喜爱多元性,期待「……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共同呈现 ( 启 7 : 9 ) 。我们也知道纵使这个世界已经堕落,上帝的美善依然存留于每个不同的受造物中。而我们每个人,包括那些尚未认识或敬拜祂的人都带着祂的形象。甚至在我们还未进到我们服事对象当中开始事工以前,上帝早已在他们的当中托住他们。总结来说,我们需要他们的全然投入来经历上帝何等深广、何等丰富。

  相应,耶稣复和了我们与创造主的关系,也让其他人参与这个复和的过程。上帝如何差遣他,他也如何差遣他的门徒 ( 约 20 : 21 ) 。首先,他舍弃掌权的权柄,披上血肉之躯与弱者认同 ( 希 2 : 5-15 ) 。他与12位普通人相交 ( 可 3:14 ) ,也赐能力给其他门徒继续他的工作 ( 路 10 ) 。他也邀请跟随者参与修复的大工 ( 太 28:18-20 ) ,更赐下圣灵的能力 ( 使 2 ) 。纵使耶稣现在坐在上帝的右边,他仍然期待我们不断参与他的使命。是的,上帝借耶稣基督的宝血,使万有与自己修好 ( 西 1:20 ) 。如今,我们的任务是参与上帝复和大工—修复人与上帝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受造物的关系。过程当中,我们该效法耶稣,邀请他人一起共事,参与上帝的使命。

总结

  「参与式合作」是一个以复和关系为导向的合作模式。一组人一起讨论某事项时,彼此间的联谊不仅仅随之增强,大家对该事项的观点也逐渐明确,并厘清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聆听其他人的看法,我们学会珍惜别人的观点。再说,一群人一起集思讨论,会变得更加有创意。简言之,这是个牵涉到各种重要关系,依赖圣灵的引领一起同工以达致主的工作的一个模式。


[1] 这是典型的故事,类似的真实个案出现在许多此类跨族群的事工当中。


[2] Corbett, Steve, and Brian Fikkert. When Helping Hurts: How to Alleviate Poverty Without Hurting the Poor … and Yourself. 2012.


[3] Azomo, John. 2015. “Discovering Together and Increasing Responsibility”. Orality Journal. 4, no. 2:41-42.

Related posts

Missio Dei —— 神的使命与我们

Wycliffe Admin
4 年 ago

口述圣经故事的起源 —— 朝阳群组

Wycliffe Admin
3 年 ago

主啊,我吗?! ……主啊,我愿意!

朱润玲
5 年 ago
退出移动版